中文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十章 冬去春复至,斗转引星移终

第十章 冬去春复至,斗转引星移终(1 / 1)

“主公万勿疑心老夫等人,老夫等人自跟随故主破虏将军(孙坚孙破虏)至今,凡(总共)二十有三年矣,江东孙氏与老夫等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张昭、张竑二人也不甘落后、立即表态。

“主公勿忧,某等淮泗士人必为主公肝脑涂地!”

凌操、邓当、蒋钦、周泰、陈武、贺齐、董袭等人也先后表态,愿奉孙权为主公。

这几人与故庐江太守、叛乱被杀的李术一样,都是由孙策一手提拔。

是以,这些人的表态,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

首发&:塔>-读小说

紧随其后,顾、陆、朱、张这四家江东吴郡士族代表人物,也毫不犹豫地向孙权表态,表示愿奉孙权为主公。

至此,孙权初步上位,可谓颇为顺利。

于是乎,孙权见火候已足,便抛出下一个问题。

“今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有鉴于此,我欲继续推行授兵制,诸君以为如何?”

深险之地指代“山越”,即逃避徭役而亡入山中的扬州百姓。

天下英豪则指代“扬州士族”及“宗帅”,他们控制着土地和人口,与“深险之地”的山越互为犄角。

诸君若问,这二者联合起来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江东四郡一齐反叛江东孙氏,这个后果可不可怕?

这绝非危言耸听。

黄祖发动的江南之乱,便是实际发生的例子。

塔读@

因此,孙权才会在初步上位之初,便提出以“授兵制”解决这一问题。

授兵制,也叫“领兵制”或“世袭领兵制”,是流行于江东的一种特殊制度。

其首创者,正是孙策。

概而论之,“授兵”即君主赐予臣下固定数量的甲士,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基本可以视作家族的私有武装。

私有部队也被称作“部曲”。

虽然部曲在三国时代较为常见,但世袭的情况则并不多见。

可知相比于魏、蜀两国,江东的授兵制,明显具有更强的封建色彩。

综上,孙权此言一出,江东众人无不称善。

孙权由是,心中大定。

“既如此,我便与诸君商议此兵制之细节!”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如是般,刘备开始积极寻找优秀谋臣,而孙权也开始积极寻找解决江东三大隐患的答案。

与演义不同,刘备和诸葛亮非本书主角,是以,对于刘备寻访名士之事,咱们一带而过。

当日…

陈到很快便带回刘备想要的第一个答案:

刘表见刘备已出城登船,便放弃追讨刘备…

刘表只是一时急怒攻心而已,并非真要与刘备撕破脸皮。

但话说回来…

若刘备未能及时逃走,有蔡瑁等人在,刘备虽性命无忧,但势必要吃一番苦头。

关于卧龙凤雏二人…

陈到只说了一句话。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主公,徐元直与卧龙凤雏二人,皆师出同门,且徐元直曾对此二人赞不绝口。”

这便已足够。

刘备再也不敢怠慢,唤上关张二人,便三顾茅庐去也。

刘备不能不心急,他唯恐自己再慢上一步,就连诸葛亮也被赵旻挖走。

此处的三顾茅庐,的确是字面意思。

第一顾,刘备径直赶赴水镜庄,并结识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向刘备说明,凤雏庞士元已为赵旻所用…

这还了得!

刘备心中,对卧龙诸葛亮的渴望更甚。

于是有了第二顾。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沿途,庞德公、庞山民、黄承彦等人,为诸葛亮造足声势,而刘备一无所获。

接下来便是第三顾。

以诸葛亮之智,其人自然是使刘关张三人颇费一番周折后,方才终与诸葛亮见面。

而此时,襄阳城外大雪飘飞。

关张二人对故作姿态、装模作样的诸葛亮咬牙切齿,刘备则依然云淡风轻、不怒不喜。

屏退诸葛家的仆客之后,刘备向诸葛亮深深一揖。

“今汉室倾颓、天子蒙尘,备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从容还礼,淡淡一笑。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赵旻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旻可迫使绍投鼠忌器、驻跸不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旻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交趾险塞,沃野千里,昔年赵佗因之而成帝业。士燮暗弱,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交,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交趾之众渡江以向合肥、广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平心而论,即便赵旻未占荆州,刘备可趁机鸠占鹊巢…

诸葛亮此策,实际上也是搅乱天下大局、兴兵作乱之策。

与贾诩之毒计相比,诸葛亮此策手段或许会温和许多,但本质上并无不同。

由是故,刘备尚未开口,关羽便冷冷道。

“诸葛孔明谬矣!今从文已雄踞荆州四郡,某等何以北进?况且,当今天下人心思定,某等又焉可乱武、再次荼毒天下苍生乎?”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关羽深受刘备之仁德影响,事事以天下苍生为念。

刘备长叹一声,复又向诸葛亮深深一揖。

“先生之策妙则妙矣,然请恕备不敢苟同。当今天下方定、且荆州四郡已入卫府之手,备又如何取荆州乎?请先生教备。”

诸葛亮微微一笑。

“将军果为仁者也。既如此,将军何妨效仿昔年赵佗,先于交趾立足,而后徐图江东乎?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乃亮之虚言也。”

这一次,刘关张三人均感眼前一亮。

关张二人沉吟不语,刘备虚心求教。

“敢问先生,计将安出?”

诸葛亮取来地图,为刘关张三人详细解说一番…

三人连连颔首。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于是乎…

刘备的最后一块短板,由此被诸葛亮补全。

当然,与此同时,士燮也要倒大霉了。

如是般,在建安六年的最后一个月,整个江南,又一次酝酿起一场巨型风暴。

一场由诸葛亮策划、刘关张三人负责主导、势必将席卷交趾、荆南乃至扬州南部的巨型风暴。

我们再来看许都。

随着腊祭(先秦及秦汉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将至,正旦的味道便愈发浓郁。

因河北袁绍与中原赵旻的关系紧张,今年赵大娘不准备再回乡过腊祭,而是在许都遥祭亡夫,也就是赵旻的亡父。

腊祭之前,卫府镇守各地之臣属,纷纷返还许都,参拜朝贺天子之余,顺便参加卫府的年终总结会、暨来年的工作部署会议。

不止镇守各州郡的州牧、太守返回许都,就连实际割据一方的臧霸、陈登、赵韪等人也都陆续返回。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随之而来的,还有刘表、刘备、孙权这三个大诸侯派来的使臣。

这一日,卫府众人、及三大诸侯的使臣齐聚一堂。

刘表派来的仍是刘先,刘备派来陈到和刘琰,孙权则派来周瑜和太史慈二人…

去年出使许都的,便是这二人。

赵旻依照去年的惯例,仍是在卫府接待这些人。

众人正在叙旧、谈笑之时…

门外突然…

【作者题外话】:程普、韩当、黄盖等人何时追随孙坚,后文咱们再说。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诸葛氏与荆州士族的联姻,大抵出自诸葛玄的安排。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诸葛玄在兴平二年(195)入荆州,死于建安二年(197)。

是岁,(刘)繇屯彭泽,又使(笮)融助(朱)晧讨刘表所用太守诸葛玄。--《献帝春秋》

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181),随叔父至南阳时,应是十五岁。

因此,诸葛亮的两位家姊,按女子“十五及笄”的传统,在诸葛玄迁徙南阳之初,便已成年。

彼时诸葛瑾客居江东,诸葛亮与诸葛均是幼弟,在(亮父)诸葛珪已死,诸葛玄尚在的情况下,诸葛亮两位家姊的婚姻,必然是由叔父玄所主导。

换言之,诸葛亮大姊与蒯祺的婚姻,诸葛亮二姊与庞山民的婚姻,均出自诸葛玄的安排。

蒯钦从祖(蒯)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襄阳记》

(庞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襄阳记》

襄阳蒯氏、庞氏均是荆襄地区的豪强家族。诸葛玄此举,无外乎打算长久居于此地,乃至日后“落籍荆襄”。

从这个角度推测,诸葛亮与沔阳黄氏的婚姻,也很可能出自诸葛玄的安排。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襄阳记》

按当时的早婚传统来看,诸葛亮的年龄(十五)完全可以成婚。

诸葛亮的婚姻虽然颇多典故(阿承丑女),但他与黄氏的感情,却并非《襄阳记》记载般和睦。

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是其四十七岁所生,可知生母必是妾室。

换言之,其原配黄氏未能诞下一儿半女,乃至诸葛亮中年时,不得不过继诸葛瑾的儿子为嗣子,险些绝嗣。

这代表什么呢?

不用云某再多做解释了吧?

难道是诸葛亮不行?

呵呵。

(诸葛)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初,(诸葛)亮未有子,求乔为嗣。--《蜀书诸葛亮传》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襄阳地区的门阀家族,有蔡氏、蒯氏、黄氏、庞氏、向氏、马氏等等。

蔡瑁是刘表麾下头号大将(镇南将军军师),其小姊是刘表后妻,大姊嫁黄承彦,即诸葛亮岳父。

蒯良、蒯越是刘表心腹,门第显赫。

诸葛亮大姊嫁给蒯祺,无疑是攀上高枝。

考虑到蒯祺在房陵太守任上被蜀将孟达所杀,诸葛亮后来出卖孟达(暗通款曲又见死不救),很可能有“私人恩怨”的因素。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命(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蜀书刘封传》

庞山民娶诸葛亮小姊。山民是庞德公之子,庞统是庞德公之侄,即山民的堂兄弟。换言之,卧龙与凤雏,还沾染姻亲关系。

(庞)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襄阳记》

诸葛亮凭此背景,也得到了同荆州门阀交往的机会。

马良拜诸葛亮为兄,马谡拜诸葛亮为父,兄弟并显。向朗与诸葛亮亲善,官至丞相长史(二号人物)。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追根溯源,无疑出自昔日在荆州的交情。

注意:马氏兄弟事见《蜀书九》,向朗事见《蜀书十一》,文多不载。

可知,诸葛玄对子侄辈的婚姻安排,本质是“攀缘权门、联姻贵戚”。

其最初想法,大约是完成诸葛家族的荆襄化,融入当地士族圈子。

然而随着诸葛玄死去,诸葛亮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