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5 章 606X(1 / 1)

那股黑烟引发了许多人的骚动,摄政王也因此脸色更加发青,让人去质问怎么回事。

那股黑烟看上去不太像是正常的烟雾,首先它过分发黑,却没有发出任何物品烧焦烧灼所会出现的焦臭味。其次它一直凝聚在棺材的上方,却并没有上飘或者散开。

其实就算和尚们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此时颇有些惊慌失措。但是他们表现得还是相对镇定,心里甚至琢磨着是不是不知道哪一方安排下的江湖手段。

这一天天气其实不是很好,天色阴阴的,还偶有狂风。可那风于黑雾上掠过,连香火都被吹得若隐若现,偏偏黑雾却纹丝不动,仿佛是完全脱离于现实世界,独自存在的影像。

看见的人无法克制住自己不往某个方向去想——那是不是来自阴间的鬼魂?

但和尚们还在念经,那黑雾也并未出现进一步的变化,故而人群还暂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恐惧,祈祷着高人们能够解决这个恶鬼。

而在和尚们也没有预期到的情况下,随着他们的诵经声不自觉地越来越响,越来越用力,那团烟雾竟然还真的似乎受到了些许影响,竟凝出了一双若隐若现的黑色眼睛。

摄政王其实根本未曾见过严氏本人,但是看到那双眼睛的时候,却本能地确定了那就是严氏的眼睛。那眼睛幽深而哀恸,摄政王从来不曾见过那么复杂而多情的一双眼睛——说多情或许不太合适,或者说是蕴含着极其浓烈的感情。

殷怜:多谢夸奖,是我建模做得好。

有一瞬间,亲王甚至觉得有些后悔……严氏成亲前据说是出了名的美人,虽然他对毫无见识的那种街头混混口中的美人毫无兴趣且不以为然——当今圣上好美色,宫中随便一个女人,都是她们故乡出名的美女,但看多了也就这么一回事儿——但此时,他却又觉得,就算是谣言,说不准也会偶尔有那么一个靠谱的。

而严氏,或许就是那么一堆劣质珍珠之中唯一那颗特别鲜亮的。

摄政王顿时察觉到了可惜。

事实上严氏的眼睛殷怜没见过,而且一个人眼神的灵动与否与她是否有着丰富的灵魂和内心关系也不大。

否则每一个演员都该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了。

事实就是,原本的严氏是个比较木讷,含蓄,更喜欢掩藏自己内心的人。若非如此,她也不能那么容易地骗过严家人,把所有人给直接毒死。

她确实有过很多愤怒,却也十分懦弱。像她这样的人,内刚而外柔,非将之逼到了一定程度,她总是可以一直忍耐下去的。

殷怜未曾见过严氏,却也可以通过他人的形容大致想象出她的模样。她知道对方绝无可能是锋芒毕露的,更无法有那么生动的眼神——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带着那样外露的情绪是简直是找死。

可是她却那样设计了。

因为严氏不该是“恶鬼”。

那种近乎绝望的反抗,也许不是所谓的“正义”,可是却绝对是她能够对这个世界,对于所有她所见所知所闻的人和事所能执行的,最大的抗争和帮助了。

这不能称作恶。

既然如此,殷怜就要利用世人对于鬼神的敬畏之心,令她死得更有价值。

这个过程之中,殷怜也观察着李来希的反应。之前听说特务局的人前来阻止衙役扩大牵连范围抓捕严家心向严氏的下人时殷怜就有点疑惑了——当然,确实可以解释称摄政王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而做出的考量,但仔细一想又隐隐有某些违和感——先不说摄政王先前放任严家人作恶的行为展示了他并不是一个谨慎并且愿意费心去考虑群众情绪和社会影响的人,就说他因为之前的事情重新考量了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而端正了态度,但是针对案子的行动策略,理应当是从一开始交代给主办的人,而不应该半途派人来提醒。

当然,就算说他是突然被手下的参谋提醒而意识到这件事,派来的也应该是身边的随从,而不是特务局的军官。

不过事情无绝对。很多时候有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细节可能导致事情呈现一种匪夷所思的结果,殷怜并不知道这件事执行之前有过什么样的演变,而任何忽略全局抠细节的推理都是愚蠢而不可依靠的,因此殷怜也只是稍微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之后去见李来希的时候,殷怜发现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有一定的改变。

与外面人人畏惧李来希不同,殷怜对他远没有那样畏惧。虽然这位长官平时说话虚张声势,语气强硬,但是根据殷怜对于他过往所办案子的分析,李来希铁血之外,出乎意料地有原则。

特务局以其残酷手段著称,却没什么公器私用的传闻。因为京城就这么大,一旦认识了某个人,长久来说总会有不少偶遇的机会,也因此殷怜发现,李来希这个人还是挺公私分明的,坊间也多是盛传他行事严苛,对付起敌人手段酷烈,却没什么欺压百姓的事迹,至多就是那一张冷脸常令人望而生畏,闻风而逃罢了。

而且这份严苛自认识以来,其实也从未对殷怜发作过。殷怜一开始面对李来希还是很谨慎的,后来经过多次试探,发现李来希对她出人意料地有容忍度,胆气便壮了很多,甚至偶尔还会挑衅对方。

但那天晚上李来希的反应绝对不正常——殷怜给对方出了两个主意,但是李来希却警告她不要掺和,并且全盘否定了殷怜的提议——不是殷怜自信,她的那两个主意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虽然不是全无漏洞,并经若是全无漏洞,如果李来希真的采用了,殷怜就会失去暗中应对的机会。可是撇除殷怜的超常手段,这两个主意无论哪一个都比目前的应对方式来得有利。

但李来希却仿佛更愿意选择什么也不做,放任矛盾激化。

其实这个案子之中,殷怜还有许多怀疑的点,比如说严氏怎么能真么精准地救走那妓子,并且窝藏那么久也没被人发现。

如果这一切背后有权力更大的人帮助,那就说得通了。

当然这个人不一定是李来希。

可他是有嫌疑的。

当天李来希的回答,其实处处都是漏洞。他的属下去干涉了严府下人的判处,李来希却一副不知道的样子,一边不知道,一边却并未深究,还说出了“摄政王慈悲”这样谁也不会信的笑话,让殷怜确定了他绝对早就知道那两个军官的作为,却故意想要把事情栽赃成摄政王的意图。

后来的说法更是可疑。

摄政王“现在”还不能有事,那么什么时候才“适合”他出事?

而这让殷怜克制不住地想起多年后李来希的反水,只是有一件事不解,就是如果李来希早就投向了太子,甚至是太子安在京城的一步暗棋,为何在多年以后,甚至他死后也没有平反?还是说后来又发生过什么事情,导致他的立场被彻底掩盖?

殷怜毕竟对这段历史和李来希本人都了解得太少,也无法作出有效的推断。

但是严才出事之后第二天,李来希却并没有把她身上的嫌疑透露出去,至少让殷怜确认了一件事:李来希对摄政王并没有历史中记载的那样亲密和同心。

这个情报简直太有价值了。

之后李来希的造访,甚至主动透露了法事的事情,让殷怜更加确定这是一种暗示——李来希在暗示她,可以通过法事尽情施展手段,来给严氏“善后”……又或者说,给摄政王找麻烦。

殷怜观察着李来希,果然发现在人群之中,李来希的表情晦涩不明,却绝对不似他的同僚那么惊慌失措——也许有人会将之解释称为天性使然,但殷怜觉得……他可能已经猜到了。

殷怜很想知道这个特务头子是怎么看待这个案子的。像这样冷血暴戾的人,也有对于无辜者的同情心吗?如果真像她怀疑的那样,李来希本身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像这样的事情会让他觉得痛苦吗?

看着李来希,殷怜突然庆幸起了自己的出身。虽然她也曾经活得很艰难,可是,至少不需要跟自己的良知战斗。

那双“严氏”的眼睛出现之后,许多人都更紧张了,甚至忍不住发出了惊呼。好在和尚们还算稳得住——如果他们也稳不住,那场面怕就好看了。

除了一开始的慌乱之外,现场反而很快变得安静了许多——是害怕惊扰和尚导致女鬼逃脱还是怕引起女鬼注意而成为对方的攻击目标其实不好说,但大家确实维持了一种让人相对省心的静谧。

场中唯一一个反其道而行的却是严氏的母亲,她似乎把这突然出现的异象当了真,开始不停地喊秦氏的闺名,对其倾诉自己的感情和痛苦,后悔与愧疚,祈求能替女儿承担所有的罪过,让女儿来世能投一个好人家。

这样的喋喋不休无疑是让人感到烦躁的,尤其是在这么一个大家情绪都很紧绷的情境下。在场的某些人原本就对秦氏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和心惊,只是畏惧于鬼神才不得不忍耐,其实难免迁怒于秦氏的母亲,当即就想要发作她。

结果刚让奴仆去“让她闭嘴”,就猛然听到一声意义不明的低吼,“秦氏鬼魂”的黑雾猛然开始翻滚,四周狂风大作,好些石子竟被狂风不知从哪里裹挟而来,直接撞得那人和身边的随从都发出痛呼。

李来希猛然瞳孔一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