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6 章 776(1 / 1)

如果当面问殷怜这句话,殷怜可能会回答:“大概是因为钱太多,赚钱已经不能带来快乐,所以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吧?”

毕竟受人感激和坑无良坏蛋,确实都很快乐。

不过事实上,双方真见了面,也不会这样针锋相对,多半还会各自展现演技来个企业级的商业互吹,所以这个问题和答案,大约都永远不会真正出现在现实里。

殷怜当然也不是真的打算搞视频网站,主要就是给做了一个示例。当所有人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时候,如果让用户形成买一张会员卡可以看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可以东追一个节目西追一个节目,随便在哪个平台乱窜的习惯,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对那些不提供同类服务的平台产生意见,平台的用户圈养机制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打破。

其实允许单买更好一点,但这里面的定价就太容易有争议了,还需要考虑到版权方的态度。殷怜嫌麻烦,所以暂时没动这一块儿,反正等到平台坑用户的默契被打破,他们自然就会考虑这个形式的消费模式。

他们不是想不到,只是以前不乐意采用而已。

在教导导演和预定演员们学习和熟悉新的设备和拍摄方式的这一个月里,殷怜虽然一边随时关注着政府方面关于网络的各种改革进展,但大部分时候也只是关注,偶尔才发表一些意见,更多时候还是把时间花费在了电视剧的筹备上。

不过即使在剧的筹备上,她耗费的精力也没有几位导演来得多。黑怀朱的剧本其实已经很细腻了,虽然仅仅只是情景剧,但是凡是有完整剧情的角色,不论戏份有几集,他都把剧情线和故事线打理得很清楚,每个人物都能做到逻辑自洽。

不过行为逻辑能够自洽,不表示角色塑造得就很完美了。对于塑造人物和剧情来说,合理固然重要,但是细腻与否仍旧会大幅度影响剧本本身的品质。当然,即使在夏国,全景影片也仍旧做不到巨细无遗全部描述得同真实世界一样,但也没有必要,因为那就不叫细腻,而叫做主次不分了。

目前来说,殷怜聘用的副导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剧本工作也是有一定主次性的。他们主要是选取自己觉得有亮点的人物或者剧情,完善他们在非主镜头注视下的一些剧情和人设,在不脱离原剧本故事线的前提下,进行更加精细和时代化的改编和完善。

这既可以帮助们导演们锻炼和学习使用新模式的设备和形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展现他们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思想意图。其实知名导演纡尊降贵地来做一个小姑娘的副导演或助理导演,哪怕这次的影片性质特殊,技术价值罕有,他们自己也乐意,不在乎名名利上的损失,但还是会有他们在意的地方。

比如说艺术表达权力的缺失。

创作行业的人,除非本身就是来捞钱的,专门靠抄袭拼凑套路来敷衍观众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很重视自我表达的权力,某种意义上,很多人重视原创,反感抄袭的核心原因,就是源于对于表达权力和表达能力的看重。

所以这种情况下,殷怜的这种安排,却是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几位名导参与这次拍摄的过程之中自我表达权力上的损失。

这种联合拍摄的形式至少对于目前参与拍摄的几位导演来说都是新奇的,但是因为本身各自负责剧情线的分割极其明确,所以需要合作的部分也只有对于跨剧情的这部分主要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统合。这部分殷怜需要全程跟进,确认和矫正,以确保支线剧情和主线塑造的统一性。

即使如此,大量支线部分的内容和空间也已经足够众人发挥了。这些导演虽说都有成功作品,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全景式技术,因此都怀抱着较为谨慎的态度,没有人托大,过度自我发挥,都兢兢业业按着原剧本(适当参考原著)比较还原地完成了支线和配角的完善工作。

很快剧就要开始拍摄了。

值得一提的是,殷怜直接在天堂岛附近又划了块地方,直接建了一座贾府……啊,不,是影视城。

这次的地是按照新世界的现有法规自己花钱买的。不过由于有新世界开荒有政策倾斜,所以只要按照合约好好进行开发建设,买地的成本其实比国内要低很多。殷怜的天堂群岛日进斗金,这点钱甚至都算不上负担。

这也是除了活化素之外,很多资本都千方百计想要往新世界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人看来,天堂岛如今简直是遍地是黄金。

如果殷家不是有殷夫人和殷长宁长期做慈善,殷长生和殷怜又一直在搞出对社会有利的技术和项目,殷家光靠殷淮和殷让的关系,恐怕也未必能防住所有因为眼红其资产而想搞他们的人。

不过目前来说,殷家每个人各兼其职,配合得很好,在民众的眼中观感也很不错,很多人对于殷家人都保持着真心实意的好感,无形之中就给他们套了个保护罩。上层政府本身肯定不会故意打压殷家的项目,毕竟他们对殷让殷淮多年的贡献都是认可的,重点是那种本身利益至上的大企业如今会对殷家避让,其实是源于季湘君在民间多年慈善的好名声,以及殷怜在网络上搞事所积攒出来的舆论好感度了。

唯一比较让人觉得荒唐的部分,大概就是在这两个因素之中,殷怜的影响系数反而更大一些,哪怕其实她做得远没有自家妈妈多。

因为就实际情况来说,确实是殷怜的名声更大,社会影响力更广。

当然这不能怪公众,因为如今的社会状况就是这样,舆论的影响力过大,许多人也多数只会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而且不是那种已经被证实,具有权威保证的消息,而往往是那种来源不明,轻易被传播,也轻易被推翻的消息。

很多普通人即使想要辨明信息的真假,也缺乏辩证的条件,尤其是在一些官方媒体或者大型商业媒体都会由于不谨慎或者索性是营销目的传播不实消息的情况下,许多信息更加真假难辨,待到殷怜的舆论三部曲一出,许多人更是多网上甚至纸媒的许多消息都怀抱着警惕之心,不说全不信,但也都盯紧了各种官方的证据,又或者媒体的历史信用。

而季湘君不能说是完全的无名之辈,毕竟她的事业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在业内也小有名气,因为做做慈善,更是积攒了不少受惠者,网上也会有人谈起。但是因为她并不热衷在网络上宣传自己,所以这些说法往往都只是一些民间传言,并没有正式文件佐证。

殷怜其实对妈妈的选择并不是十分认可。在她看来,做了十分事情,就至少要把其中八分展现给人看,剩下两分也不是为了含蓄,而是积攒下来以图谋更远大的回报。而季湘君这种默默做事不图回报的作风,其实是很不利于经营自己和事业的。

但她也能理解季湘君这样的做法。

说白了,她妈心里其实十分迷信,她从不烧香拜佛,供奉偶像,却极其笃信善恶有报,因果轮回。季湘君不想要社会的崇拜和回报,本质上是怕这些消耗掉行善的功德,求不到她想要求的东西。而她求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儿女的平安喜乐,或者更确切一些,是求万一三个孩子遇上什么危险,老天爷能搭一把手,赐一些运气,让他们能有机会逢凶化吉。

殷怜的经历和她现在在做的事情,也是导致她这种心态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本质上来说,季湘君这么做,还是因为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相信善恶有报,得失守恒,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正是因为相信这些,所以她才始终如此善良自持。

作为被担忧的对象,殷怜有怎么可能去否认或打击这样的母亲?若她这样做能得到安心,便让她去做好了。她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尽量帮助和配合她。

但她也希望,有一天这个社会能清楚地分清楚谁值得谁不值得,这就让她想起夏国——那里公民作出的每一分贡献,都会化作公民点数成为当事人的贡献以公民等级的方式呈现出来。殷怜当时还觉得夏国的这种形式很不真实,太过理想主义,不过在夏国呆久了,她就慢慢意识到,任何看上去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政策,只要成为一种大众都能认同的观念,就能持续下去,因为人们会自主地去维护它,延续它。当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要维持秩序的精神立场时,有时候不需要强制措施,这种制度也会如同记忆金属一样,产生自我复原的能力。

举例来说,哪怕不是这个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比如说一个安于普通人身份,既不上进也没有野心,平日只想当当社畜下班就玩乐度日的人,他也会自觉地去支持维护这个制度下那些贡献更高但也拥有更高社会地位的人,因为他虽然地位低,观念却是明确的,且认为这种“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社会制度是公正的,虽然他自己不想付出,因此也没什么收获。

他会很清楚,作为公民的一些基础福利同样有这些高等级公民的贡献。且由于夏国的政治透明化制度,大家都能很清楚地知道大家都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许多人没有选择那么做,只是因为他们愿意,而不是因为没有选择。

但是愿意选择奉献的人,就能得到该有的那份尊崇。

殷怜之前在夏国上学的时候,同学期同专业有个男孩子,看上去年纪也不大,也就十几岁,个人资料还选择了不公开,公民等级偏偏特别高(对这个年龄来说),专业的同学就都对他很有好感,偶尔遇到什么好事情,都会提醒他一声。

殷怜那时候其实觉得挺莫名其妙地,觉得夏国人有点天真和盲目,不过时间久了,对比两个世界的社会状态和认知,慢慢她念头也转过来了。

大家虽然都不知道他有过什么贡献,但是却很信任公民等级这种数据的存在,这种信任是对于制度本身的信任,而这种好感却是对于奉献者们本身的好感。

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惯性。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欺世盗名,钻制度空子的人,不过相对较少,而且很容易被抓捕和印证。殷怜以前觉得这是因为夏国社会的数据系统足够先进,慢慢地却又意识到,再怎么先进的数据系统或者社会制度,仍旧需要人来维护。

因此制度系统这种东西,上层靠观念,下层才靠技术。

当然夏国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社会问题,不过在殷怜看来,这对于华夏来说都属于太过遥远的烦恼。

至少目前来说,效率最高,最治本的核心因素,只在于思维观念,制度完善以及信息技术。

殷怜现在做什么都会考虑社会影响,不会只考虑这些,但是会适当带上一些这方面的考虑或者暗示,拍影视剧就尤其如此了。

《红楼日常生活》虽然不是那种政治片,但里面却是绝对带了一些社会因素的。《红楼梦》之所以地位这么高,除了文笔精妙,故事动人,它本身的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普世性,在很多观念上能被后世认同也是一个原因。

虽然会有没有读过原作的人会因为他人的断章取义而贬斥作品,但这只不过是名作的烦恼而已。

在殷怜看来,哪怕不谈世界背景,至少主要角色的三观都没有什么问题。一些人对于原作角色的挑剔,说到底是一种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他们要的那种人,别说现实中难找,故事里都未必能找出来。

但红楼很真实,它里面的许多人情世故,套到现在仍旧可用……所以殷怜就套了。

黑怀朱本来就对故事进行了现代化改编,殷怜带回来的时候又进行了细节上的校正,当时是没有对情节进行改动的。不过筹备的这段时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殷怜偶尔看到令她心头一动的新闻,就会找机会在剧本里插上几句,哪怕只是一些道具布景上的灵感,但也能丰富故事细节和背景。

当然,不但是她,几位预定协助拍摄的副导演也会这么做。

所以最后的具备和布景设计可以说都是细节满满。

当然也有一些怎么都插不进去的内容,强插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对剧情线没有聚拢的作用,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殷怜就没勉强。她只是把相关灵感记下来,打算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的下一部作品丰富细节。

……如果用得上的话。

说起来这剧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演员的戏份。

在这部剧里面,没有任何演员不需要全程跟组。如果角色出场次数少呢?那就多兼几个角色啊!副导们初次看到殷怜这个操作,甚至是有点震惊的,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首先,其实很多时候,减少演员人数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说,减少食宿耗费,又比如说,可以把大量戏份不多的演员的空闲时间大幅度利用起来——很多时候,片场的时间安排其实是很浪费且混乱的,一部戏里面可能有三分之二的角色,每天80%的时间都在等戏,当然大家也已经习惯了,使用的解决方法就是下层的龙套自己附近赶场,上层的主角排到戏份才来,但事实上,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如殷怜这种全职式拍摄的。

不管对于剧组还是演员本身,这种方式都节约成本,也更增长能力。

当然,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首先是高强度的工作方式,让一些习惯了拍摄进度缓慢的演员有些不适应,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看几眼报酬数额解决——多兼几个角色,殷怜自然也不会吝啬原来该付的报酬。她如今聘用演员,都把薪酬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报酬,就是片酬,角色报酬,说白了就是不同配角的兼职报酬,还有一个特殊的报酬,就是绩效片酬。

拍戏讲绩效,听上去是不是挺不靠谱的?如果是传统的片场,殷怜这一招其实没什么用武之处,毕竟有没有绩效的,其实演员不在乎,导演也给不了什么实质上的奖惩。而事实上,除了几个重要角色,其他人对于整部剧的影响比例相对较低,绩效系数自然也难以决定。

主要是现在拍戏定片酬的规则就不太合理。

不过在殷怜这里影响却不大。

首先她不要流量,也不要自带人气。整个剧组里自带流量和资本最多的是她本人,而她肯定不需要给自己算什么绩效。

而其它演员,小演员们目前还在她的实质监护下,基本上是她说多少片酬都是多少片酬,而其他人虽然经过选秀有了一点名气,但选择进她的剧组自然也是接受了她的片酬基准的。所以这一次所有进了殷怜剧组的角色,完全是以角色定位和戏份来决定片酬的,甚至包括廖影帝也是。

当然,廖影帝也是这一点片酬,不管在谁看到其实都挺不合理的。虽然在殷怜的计划里,他实际片酬肯定不止这一点,但是出于某个目的,殷怜也明面上给的片酬标准完全与其他一致,至于“符合社会常理”的报酬,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给出。

所谓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向新世界的某家医疗实验室预定了一种利用活化素的治疗新方案,并且殷怜提供所有医疗资源消耗,让他们负责治好廖影帝脸上的伤。

这过程还是蛮复杂的,不但要去除假体,还需要取出廖影帝脸部的部分骨,肉,肌理,神经组织,然后在特殊的高活环境之中进行培养,再移植回伤口位置,通过专业的精神力医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频率的人工控制和矫正,最后才能长回比较自然的状态。

不过不影响拍戏。

殷怜的这种拍摄方式,本身其实并不是依靠摄像头捕捉,而早已经可以使用虚拟全息,只是殷怜为了不引人疑窦,自主将之降了级而已。

而在廖影帝的治疗过程之中,殷怜哪怕私下给他用些特殊的设备,只要不让其他人接触到,再随便给个一般人无法辨别真假的说辞,基本上就可以含糊过去了,毕竟前头有个确实可以实现的技术当了挡箭牌。

而整个电视剧的拍摄效率出人意料地高。虽然在外界看来,这部剧拍的时间只能算是略快,有一点敷衍的味道,但事实上极为副导认为,如果外人知道这场戏里主创团队到底拍摄了多少素材,就不会有这种印象了。

殷怜引进的绩效评估,也让人觉得目瞪口呆。她在开拍前,就把所有戏份按照整体的难度,成本,涉及人数,预计花费时间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每次拍摄的前三天,她会在APP的专属界面放出大量资料,其中包括她对整部戏的理解,希望每个参演演员表达出的效果,甚至有镜头设置和站位图等信息。

这里的镜头设计,当然不是传统机位,而是日后进行剪辑的时候,会预设的观众视角镜头。

演员们看得倒是也挺认真,但一开始只有少数选择了主动去拍摄场景进行排演。结果第一天拍摄完毕,殷怜直接给了个当头痛击——她放了个表格出来。表格里把第一天的拍摄效果,每个人导致的NG次数,需要进修的原因和进修到的效果全部给一一列举了出来。这种公开处刑其实就挺让人纠结了,但其实倒也没什么——毕竟本来都在众目睽睽下,谁拍得好谁拍得差,谁一直在NG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先前不会特意去统计就是了,可心里都是有数的。

何况拍戏的时候谁能真的不NG?

但重点是另一招——其实这片拍摄的过程挺奇特的,NG归NG,凡是过了的演员就可以退场了,而只有不过的人才需要一直继续反复拍摄,跟虚拟的影像进行对戏。而殷怜在这个过程之中,会根据拍摄的效果和效率给每个角色打分——她按照难度和重要性把每一场戏分成了ABCDE五个等级,然后又把拍出来的戏的满意度也分了五个星级,按照综合值播放时间和成本预算,凡是最后消耗低于这个预算的,就把剩余的预算按照分制根据导演的主观评价分拨到参与的演员身上,如果高于这个预算倒也不扣绩效,就是肯定没有奖励了。

这个评分也公示到APP上了,目前来说除了会影响个人的评价和荣誉感之外,倒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大的作用。虽然殷怜表示这个评分会影响最后的绩效奖金,不过目前没有说到底会如何影响,所以除了一些特别缺钱的,大部分人倒也不是很重视这句说明。

但事实上,殷怜一开始压众人的片酬,就是为了加大最后这部分绩效奖的分量。她却是把三分之二的片酬预算给压到后期的绩效奖上了。不过,三分之二听上去很多,但殷怜的剧组扮演主要角色的全职演员平均片酬是二十万左右(全职是全程跟组),而且大部分演员都兼角色,因此开销其实完全不大,甚至不到一位人气流量单独的片酬。而如果一名二十万片酬的演员能拿满100%的绩效评分,也最多能拿到二十万基本片酬(包含兼职角色)加四十万绩效片酬,总共才六十万。

殷怜上一次关注娱乐新闻的时候,还听说某位流量明星一部偶像剧单独拿三千万片酬,在殷怜这里,全绩效都能养五十个主演了。

简直再节约不过了。

《红楼日常生活》一开拍,殷怜就直接让人把这个剧组的片酬机制给爆出去了,在网上迅速引发一片热议。她也不管人家是褒是贬,基本上照单全收,反正此时重要的是把舆论和争议炒起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