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2 章 782(1 / 1)

但事实上,他们想要加入,映网还未必愿意收呢。映网对于加盟的网站有着相当严苛的要求,非要说的话,就是必须得严格符合国家规定,不能有擦边球更遑论违规行为。

虽然一般来说,能注册和运营的正规网站理论上都应该经过审查。但是光看国家最近几年相关部门官员落马的数量和频率,就知道一部分看上去违规但是偏偏又能正大光明在网上晃荡的内容是怎么过审的。

而映网在这一点上就比较严格了——他们如今根本就是靠AI来检索内容,虽然在判断方式上死板了一些,但好处是只要规则足够明确,绝对不会出现错差。而且AI的智能性其实是比目前网络上的机器审查高很多的,死板是相对夏国真人审查的标准来说,目前国内的一些真人审查,由于工作态度上的关系,还未必有AI精准负责呢。

荆则明对于一部分希望合作的网站会进行适当地刁难,让他们把一些违规内容进修修改或者删除,也会预先给网站分类,但多数时候最终都会同意合作。

事实上,如果映网的行动进行到最后,理论上是应该会把所有正规网站都给囊入列表的……如果没有的话,哈……那说明网站危险了,它可能完全不符合国家规定甚至违法。

不过映网其实不需要管理所有网站,反过来说,如果映网推行的这一套机制被国家正式认可,那么一些网站只要愿意执行这套机制被受相关部门监管,即使不加入映网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本质上来说,映网指使国家在推动这套机制过程之中的一种“敬酒方式”。如果进展到查处阶段,到时候肯定还会有“罚酒方式”。

不过,后一阶段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殷怜把从夏国带回来之后一直调整到现在的AI逻辑系统给捐献了。

虽然目前只捐献了基础代码底层逻辑,但不是说她舍不得捐献完整的内容,主要是按照运行的数据量,目前国内服务器群组的水平,运转这个层次的代码是性价比最高的。至于剩下的部分……不是日后还可以进行第二期,第三期捐献吗?

研发的功劳则全部扔给了殷长生和他手下那个“不知名的研究团队”。

现在上头都不知道殷长生手底下到底有多少人,不过工作室年报表上,月薪支出大概六十万左右,按照平均月薪,说是一万月薪六十个程序员也行,五万月薪十二个程序员也行……殷怜让AI记录的账簿还要更复杂一点,毕竟月薪这东西还要根据职位和能力调整,目前预设的是二十多个人,一旦有人探究,就把机器人拿出来凑数……不过平常并不真的使用机器人,毕竟运行会有损耗,目前的工作也用不着这么多□□立服务器,星脑的利用率都还很低呢。

这些被“支付”的薪资,最后都会拿来购买各种资源,便于作为殷怜在其他世界的交易资本。

而这一次殷怜上交AI逻辑系统,虽然包含了一个AI系统的基础逻辑思维,但是整体的功能性还是倾向于用来整理分析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不过未来系统肯定有未来系统的独到之处,它能嵌入各种各样不同的指令群组,而且都可以适应得很好。

官方的研究人员拿到这一系列数据的时候,最先关注的其实是它的逻辑自辩系统,并为之感叹不已。夏国AI的后期发展,很重视其逻辑性和个性化,但是对于根本还没发展起来拟人化AI系统的华夏来说,他们最惊艳的反而是完善的基础结构。

这么一套系统,研发出来肯定是很费钱的。虽然殷怜大方,但是官方也没好意思太过理所当然,所以最终还是签订了一份协议,政府承诺之后三年内,所有依据这个数据系统所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所得报酬,都会支付10%给殷长生的工作室作为版权费。

当然这个版权费不是民用售价,是技术研发出来并出售给公司或者机构时报酬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是实际衍生技术版权费的百分之一。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些衍生技术投入民用领域,单件商品售价288元,专利权费5%为14.4元,又或者预定为20块钱每件,那么殷长生工作室能拿到的其实是14.4或者20的10%,也就是1.44元或者2元。

总之数字不会很高,但是因为泛用性广,所以能得到的收益应该也不少。

这笔钱按照收入的途径,最后应该会投入到随身仪的研发。虽然随身仪的研发过程其实并不花费很多钱,因为殷长生并不是真的从零开始研发,而是将成熟的结构进行本地化改造,不管是时间还是材料成本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设备也多数使用的是夏国设备,更先进有效,虽然不可能普及,但是实验室设备本来就应该更加先进,等投入制作使用,因为有了具体的数据资料,反而不需要这样先进的设备了。

到时候也可以使用本世界的设备进行改造,或者设计针对性的制造设备。

但是夏国的很多设备都会使用外星材料或者合成材料,而地球暂时没有这个获取能力,材料种类肯定会受到很大限制。这种情况下,要么就寻找替代,要么就尝试合成,要么就在新世界碰运气。

不管是哪个选择,都很耗费时间人力金钱。

这笔经费正好可以填补这部分的支出。

殷长生已经雇佣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冒险者,倒是到目前都还没找到符合预期的材料。倒是中途找到了好几种材料,经过测试发现可以用于其他用途,殷长生视情况转交给了鸿远的研发部门或者基地实验室。

雇佣冒险者的支出是很高的,因为冒险者的平均雇佣费用就不低。不过好处是,雇佣冒险者都是通过诸如发布冒险任务这样的形式,并不需要像是发月薪一样给予稳定酬劳,冒险者也不会一次只接受一个任务。

毕竟长年累月的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收入不高肯定维持不下去。

当然,随着冒险者经验阅历的增加,冒险的危险性肯定是会逐渐下降的,毕竟对于冒险这种工作,三分能力七分经验的效果甚至说不定还要大于十分能力。

差不多是《地球OL》的主体架构要收尾的时候,《红楼日常生活》上映了。

这部情景剧上映的第一天,口碑就呈现了两极化发展。喜欢的人非常喜欢,讨厌的人极其不屑,甚至在网上引发了规模不小的争执。

这也是殷怜出品的影视作品里第一部争议如此巨大的作品。

喜欢的人认为这部作品制作精美,故事有趣,人物说话时候红楼味儿一点都不重,但是整体的人物感觉却很贴近原著,并没有崩坏的感觉。讨厌的人则认为这部剧的风格轻浮而现代化,虽然借了红楼的名义,但是一点儿都没有红楼的那种韵味,崩坏得厉害。

不过争议最大的是,这个剧里,不管林妹妹还是宝哥哥都是货真价实的萝莉正太,而且都不是那种特别早熟的演绎——虽然一开始观众有过争执,但是后来通过一部分粉丝科普,大家都确认了男女主演的两个少年人本身都出演过比较成熟的人物角色,是可以演出那样的效果的,但是在这部剧里他们就是一副中学生的架势……既然不是演员的问题,那就是只能是导演的问题了。

殷怜的映网账号每天都要接受无数@质问。

殷怜本不想回答,后来在熟人的三番劝说下,她勉为其难地回了一句:“这就是我心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他们本来少年,为何要问我为什么把他们拍成了少年?”

这句回复引发了轩然大波,但是大家想要反驳时,想了想竟然又想不起来应该怎么反驳她。

当然也有人还是以老一套的“太现代”或者“不够红楼”强行批判,但也有一些人静下心来,开始认认真真地反复观看起已经播出的几集,打算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挑出一些实际的剧情漏洞或者人物崩坏点。

先说前者。

殷怜实在没时间跟人在网上扯淡,但是她身边好多小伙伴(标注:最高七十岁最低七岁)都特别关心她电视剧的评价,如果片子的差评太多,他们就开始对殷怜进行夺命连环Call。

咸鱼装死中的殷怜:“……”

她只好强行爬起来跟人掐架。

但说是掐架,这家伙其实偷工减料得很,纯粹只是把争议最多的一些问题简单进行统计后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回复:

太现代?毕竟我的目标观众是现代人嘛。

太直白粗浅不够深刻?唔,毕竟我只是一个小孩子啊。你们对一个初中生保持了太大不切实际的希望了吧?难道我不能拍个子供向的版本了吗?

蹭红楼热度?

殷怜放了个专业的十二个月实时热度数据表,简单粗暴地展示了红楼不及她本人和映网以及舆论三部曲零头的人气数值。

最后这一段她倒不加语气词了,直接说道:

“现实情况是,目前业内普遍不热衷改编红楼,吃力不讨好,叫好不叫座。这剧本我之前起码发了三十位以上的导演,你们知道人家怎么说的?剧本不错,如果不带红楼玩儿倒是可以接一接。”

“粉丝们,你们以为这都是谁的锅?”

“任何文学作品,若不能与时共进,便会淘汰消亡。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还读得懂红楼,可是随着时间过去,这个故事与时代的隔阂越来越大,而没有更加符合时代的再创作予以它新生,也许有一天下一代,下下一代最终会再也不愿去读它。”

然后她直接@了几个以爱读红楼闻名并在质疑她的列表上的导演:“我抛砖引玉,期待你们能有更好的影视改编。加油!”

就差说一句“你行你上,不行别哔哔”!

因为哔哔的人本身就有导演身份,所以连“我评论个冰箱难道还要会制冷”这种反驳都不好说,因为评论者本身还真就是个冰箱。

殷怜这一掐不管道理到不到位,至少力度是到位的。几位先前写了长篇大论批判这部剧的导演短时间内都没有马上回复,倒是剧粉很激动,瞬间鼓动了起来,开始热烈扩散殷怜的这些言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